电话:4008836805  

邮箱:exp@cqtc.org.cn

“小计量”撬动大产业

2025-07-22   浏览次数:0

  计量被喻为工业生产的“眼睛”,是质量控制的“基石”,大到神舟飞天、高铁测速,小到菜场买菜、汽车加油,计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计量数据的“准”,直接关系产业发展的“质”。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行动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10个重点产业领域,系统梳理了各产业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计量技术、主要攻关方向和建设目标,着力解决从前沿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计量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计量根基。

  自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强计量顶层制度设计,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如今,《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计量人才结构升级迎来新进展。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全国计量行业主要企事业单位从业人数达6.3万人。

  在相关政策引领下,计量行业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发挥计量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架桥”。“小计量”不仅护航大民生,也在撬动大生产、大产业。

  湖南衡阳自秦汉以来就是度量衡器具的重要制造中心。清代鼎盛时期,衡阳“衡器坊”的工匠们用巧手打造的天平、秤砣热销湖广,奠定了衡阳“计量之都”的美誉。如今,承载着千年计量文化的“衡”字,正撬动着衡阳这座城市的产业变革——从古老的衡器文化到现代精密计量,从传统“衡器制造”重振到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崛起。

  近年来,衡阳涌现出“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衡山科学城精密仪器片区等特色园区,以及镭目科技、北方光电、率为科技等一批现代计量企业。传统“衡器制造”迎来新生,一批新兴“计量平台”也为衡阳带来更多新机遇。如今,在钟表产业园里,已集聚了140多家钟表上下游企业,组装一只机械表需要的100多个零部件和1000多道工序,都可以在园区内完成。不仅如此,智能计量产业进一步拓宽了“衡阳手表”的品类与市场。据介绍,园区企业现在不仅做机械表,还生产各式供智能穿戴设备使用的精密计时器件,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2024年,钟表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围绕打造千万亿级“中国尼龙城”的战略,平顶山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从车间里的精准测量到产业链上的生态构建,平顶山市以计量为钥,打开了产业升级的新空间。该中心聚焦产业“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痛点,强化关键技术研究,引领全产业链质量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市级重点规划,实验室改造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成为推动尼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引擎。

  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自主研发石墨烯相关测量装置和标准样品,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墨烯材料产业体系;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承担多项国家和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项目,拓展计量校准能力22项……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计量正深度融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从护航民生到赋能产业,“小计量”正释放更大能量,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精准”动力。

  正如《行动方案》所要求,要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强化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领导信箱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