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4008836805
邮箱:exp@cqtc.org.cn

优化“度量衡”推动计量测试见“新”见“质”
2025-07-14 浏览次数:0创新是计量发展的内源动力,科学计量是计量高质量发展之本。为加快推动计量高水平自立自强,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计量根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制定《计量测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行动方案》。
石油石化全产业链计量能力建设对夯实能源保供基础至关重要。本文邀请专家和相关业务负责人,聚焦石油石化行业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的创新路径、应用场景及技术难点,共同探讨如何突破行业计量技术瓶颈,提升全产业链计量精准度与可靠性,以创新驱动石油石化行业计量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计量测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共部署8项创新攻关重点任务,明确了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形成了18项预期成果清单。方案的印发对落实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具有重要意义,为石油石化企业明确计量管理需求、开展计量技术攻关提供了关键参考。
强化政策引导支持 明确创新攻关目标
自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强计量顶层制度设计,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计量强基工程总体方案》,明确做实做细做好计量强基工程“九项行动”,强化与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战略相适应的计量基础能力建设。计量测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行动为“九项行动”之一。
方案明确,围绕“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问题,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强化协同创新,推动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国家计量核心竞争力,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立足石油石化场景 解决重点共性问题
石油化工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全产业链计量能力建设对夯实能源保供基础至关重要。从勘探开发的石油专用计量到油气加工储运的生产过程计量,再到油气产品最终供应社会的贸易交接计量和能源进出口的跨境计量……计量已深入油气产业链各个环节,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既关乎经营效益又关乎国计民生。面对复杂形势,方案的出台为油气行业开展计量技术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强化问题导向,加强新介质新环境基础研究。国内油气资源丰度递减,非常规油气开采量逐渐增加,深地、深海、页岩等地质开发条件愈加复杂,亟待攻关复杂环境和极端环境的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实现目标地层精准科学开发,支撑油气增储上产;国内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精细化管理需求显著增加,对油田多相流、气田湿气精准计量提出新要求;石油石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多个大型CCS/CCUS项目正在运行,氢等新能源“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建设加速,亟待填补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空白,助力油气行业“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创新工作思路,重塑油气领域量值传递模式。随着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量子化变革,油气计量技术原理可能发生颠覆性创新,向实物计量标准溯源的传统油气量值溯源体系可能重构,下海油在线计量等传统计量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天然气流量计量原级标准装置溯源及传递技术将得到升级。计量数字化、数字计量化的应用正推动产业运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利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实现油气量值高准确度复现成为可能。现场计量仪表远程化量值传递、自动校准、自动诊断和远程控制等计量测试全过程在线化和数字化功能亟待开发。
提升技术能力,持续推进计量标准装置建设。我国持续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天然气产销量稳中有升,天然气贸易交接站点和交接数量双增,需要提升与检定需求相匹配的天然气实流检定能力。国产高端油气计量器具和高水平油气计量标准装置较少,核心器件维修依赖国外厂家,亟待自主研制高水平油气计量标准装置和计量器具,构建自主可控的油气量值溯源体系。深地、深海等极端勘探开发环境下量值溯源困难,亟待研发建立新型石油专用计量标准装置,促进国产勘探开发装备稳定性、可靠性提升。
锚定企业发展需求 推动计量提质攻坚
中国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我国油气计量的发源地,建有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石油工业测井计量站等多个专业计量站,建成了覆盖油气全产业链的多专业、全参数油气量传溯源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石油高度重视计量技术工作,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机构能力、推动技术研发攻关、开展计量业务交流、组织关键量值比对等方式,持续夯实计量技术基础。
方案的出台为中国石油推动计量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石油积极学习方案内容,对标年度工作重点任务,确定方向、明确目标;强化政策延续性和前瞻性,综合研判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需求,将计量技术发展部署融入集团公司“十五五”发展规划;重视计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持续依托、充分发挥龙头计量技术机构的带动作用,引领并推动石油石化行业计量技术发展。
夯实基础,稳步推动技术机构能力提升。要以集团公司计量技术机构为基础,利用国家行业计量站授权优势与各企业站点业务强项,重研发、增能力、求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站各站点天然气实流检定能力提升,满足行业天然气实流检定需求;有序推进原油计量和天然气计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服务原油天然气基础计量;积极申建物探装备、测井装备两个领域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油田技术服务行业装备自主可控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计量技术服务;加快黑龙江省碳计量中心(石油、石化)和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碳计量中心建设升级,服务能源企业新业态。
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计量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油气计量技术水平,开展光学尺寸法油流量量值溯源技术攻关和尺寸法检定装置自主研制,加速传统油流量量值溯源体系升级重构,推进油流量量子化发展;开展高压天然气流量原级标准装置和光学法天然气流量标准核查装置自主研制,推进关键核心天然气实流计量装置国产化升级替代;攻关高准确度微量称量技术、水浴恒温控制技术和高效预混燃烧技术,自主研制天然气0级发热量直接测定装置,完善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支撑天然气计量模式变革;持续推动石油专用计量技术创新,研制CPLog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系统、可控震源一致性测试方法,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技术国产化,打造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
继往开来,全力支持提质增效绿色转型。服务油气田生产提质增效,开展多项流计量和湿气计量技术研究;服务碳核算需求,持续攻关生产过程碳排放因子实测计量技术和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计量性能测试评价方法;整理乙烷、生物天然气、掺氢天然气、氢等新型介质计量需求,对应开展流态流型特性和量值溯源技术研究,自主研制氢气和掺氢天然气实流计量标准装置;组织开展二氧化碳和非常规天然气计量应用技术研究,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持。
中国石油将持续跟踪计量政策动态,锚定企业发展需求,开展计量技术研发攻关,充分发挥计量支持作用,奋进高质量发展。(作者徐浩翔系中国石油规划总院节能与环境研究中心工程师,张学腾系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计量仪表室主任)